HI~歡迎來到數(shù)造云打印平臺!
11月22日下午,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在京舉行,隨著開艙指令的下達,工作人員使用開艙“鑰匙”打開返回艙,陸續(xù)取出搭載物品并進行移交。
中科院此次搭載的太空高精度立體光刻3D打印陶瓷特種材料,跟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飛行66天,由航天員轉(zhuǎn)移至神舟十一號飛船并帶回地面。此種材料可用于3D打印制造各種陶瓷零件(如氧化鋁、氧化鋯、碳化硅及羥基磷灰石等),能夠在未來空間站為科學家們快速制造三維支架等,支持空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。本次太空搭載實驗旨在幫助科學家了解并檢驗這種材料對于火箭發(fā)射、太空環(huán)境及返回地面等不同環(huán)境的適應性。實驗的數(shù)據(jù)及結(jié)果將對設計和制造未來用于我國空間站的太空3D陶瓷打印設備提供參考。
在未來耗時較長的深空探索及星際旅行中,后勤補給資源是長期太空探索任務成功的重要保證,目前主要是通過發(fā)射運載火箭和貨運飛船向空間站進行補給,不僅周期長,而且成本昂貴。而且由于重量限制,宇航員不可能攜帶大量零配件執(zhí)行長期太空任務,這就需要在宇宙飛船上實現(xiàn)零配件制造和設備維修,而3D打印以其快速精確、節(jié)省材料及個性化制造的特點,成為實現(xiàn)在宇宙飛船及空間站就地制造的最佳方案。如果通過3D打印技術,在太空中把需要配備的零件打印出來,不僅可以及時滿足空間維修等需要,還可以制造新的有效載荷,開展更多的科學實驗。目前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正在開展太空3D陶瓷打印設備研制,以期運用其在空間站制造各類陶瓷零件和工具,為太空艙內(nèi)外的設備提供了維護保障,同時也使宇航員自行設計制造太空生活用具和工具成為了可能。
相關推薦
全部評論 0
暫無評論